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7篇)

篇一: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影响。

  2.掌握不同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影响。

  2.不同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如何保护环境。

  三、教学准备

  1.教学PPT:包括环境问题的定义、影响、具体问题及其原因,以及保护环境的方法。

  2.图片、视频资源:用于呈现具体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环境问题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2.概念解释(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环境问题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环境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20分钟)

  教师介绍具体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4.保护环境的方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空气污染、分类垃圾等。教师可以通过PPT和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5.活动训练(20分钟)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并设计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海报。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海报,既展示了他们对所选环境问题的理解,也能加深他们对保护环境方法的记忆。

  6.总结(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环境保护方法。

  五、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垃圾分类、植树等。

  2.鼓励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其他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鼓励学生用简短的口号或标语来宣传环境保护,如“保护环境,我们的责任”。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2.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的海报,包括对环境问题的描述和保护环境方法的准确运用。

  3.学生提交的作业,如口号或标语,用以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使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还学会了简单的环境保护方法。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

篇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章“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内容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区分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我国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以及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3.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以及国家针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4.生态文明建设: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5.个人行动与环保: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小主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2.提升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道德品质。

  3.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环保,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5.增进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共同为解决环境问题出谋划策。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掌握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特点,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举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类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如雾霾天气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等。

  (2)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举例:以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为例,如沙尘暴、重金属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国家针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举例:通过讲解《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环保中

  的作用。

  (4)生态文明建设: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观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举例: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实例,如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难点解释:此部分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举例:通过讲解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使学生了解其产生原因及危害。

  (2)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具体实施:理解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了解其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解释:此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法律法规在实际环保工作中的运用。

  举例:通过案例分析,如企业违法排污被处罚等,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过程。

  (3)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行动: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难点解释:此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举例:讨论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空气质量差、河流污染等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环境问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环境问题在实际中的表现,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环境问题的分类和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保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我感觉学生们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这部分内容,通过更多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

  其次,在讲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一些问题了解不多,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调查任务,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增加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在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讲解中,我感觉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稍显陌生。考虑到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环节,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的作用。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讨论内容。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我认为,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羞涩,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篇三: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篇一」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xx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1: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

  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xx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xx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展示:《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教案点评: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篇二」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xx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

  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xx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xx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参考网址:

  中央电视台:

  搜狐:

  新浪:

  环境与发展信息网:

  中国环保网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1、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C、森林锐减;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E、物种灭绝;F、“温室效应“明显;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I、有毒的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篇四」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xx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篇四: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实验小学2022-202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是实验小学2022-202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他们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

  三.教学目标

  1.

  2.

  3.

  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2.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准备

  1.

  2.

  3.

  准备相关的环境问题图片和实例。

  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准备小组合作讨论的素材。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2.

  呈现(10分钟)

  呈现教材中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

  3.

  操练(10分钟)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4.

  巩固(5分钟)

  通过回答问题、做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

  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6.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7.

  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如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等。

  8.

  板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教学情境分析:

  在教学《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我创设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如,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和近年来受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现实影响;再如,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因环境问题而濒临灭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教学活动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如,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在呈现环节,我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在操练环节,我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如,在操练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清晰,于是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身边。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如,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等。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问题:在导入环节,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关注度不高,课堂氛围较为平淡。

  解决办法:在导入环节,我增加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创设,如展示家乡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现实影响。同时,我还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丰富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2.

  问题: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理想。

  解决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了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原来的自由讨论变为有指导性的问题讨论。同时,我还加强了课堂巡查,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讨论效果。

  3.

  问题:在家庭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不牢固,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解决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还调整了家庭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总之,在教学《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们家附近的小河变得很脏,河水发黑,还有很多臭味。

  生2:我见过一些树木被砍伐,森林变得越来越少。

  生3:我知道有些地方的空气很差,经常有雾霾。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这些都是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的内容)

  生4:环境问题会危害动植物的生存,比如水质污染会导致鱼虾死亡。

  生5:空气污染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比如雾霾天气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6:我们组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比如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生7:我们组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其实,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关于环保的视频,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播放环保视频)

  生8:我觉得环保真的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地球,让它更美好。

  生9:我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环保,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师:同学们的说法让我很高兴,希望你们能够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节课教师运用了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得当,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水平。

篇五: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教案: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问题对生物和地球的影响。

  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环境问题对生物的影响。

  2.环境问题对地球的影响。

  3.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环境问题对生物的影响

  1.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了解他们对环境的认识。

  2.观察与实验(15分钟)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调查并记录存在的环境问题,例如垃圾、污染等。通过实验,演示环境问题对生物的影响,如污染水源对水生生物的伤害等。

  3.讨论与总结(15分钟)

  组织学生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总结环境问题对生物的影响,并帮助他们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环境问题对地球的影响

  1.复习与导入(10分钟)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对生物的影响的理解。

  2.观察与实验(15分钟)

  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地球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森林砍伐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

  3.讨论与总结(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环境问题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对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学习与讨论(20分钟)

  教授学生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分类垃圾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方法。

  3.游戏与活动(15分钟)

  设计环保主题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参与程度。

  2.作业评价:布置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校园的环保活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或志愿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在参与实验和讨论中,深入了解了环境问题对生物和地球的影响。同时,学生也学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篇六: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第三单元《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学习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雾霾、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等,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介绍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了解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政策措施。

  4.环保行动与实践:探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在环保方面的具体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5.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6.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太湖蓝藻事件”,了解事件经过、原因及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2.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环保法律法规,使学生明白遵守环境法规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3.培养责任担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发展批判性思维:分析环境问题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增进人际沟通与交流。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担当、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重点讲解环境问题的定义,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的分类,使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

  -

  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详细介绍雾霾、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强化学生的认识。

  -

  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强调《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政策措施。

  -

  环保行动与实践:重点讲解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环保行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工业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等。

  -

  环保法律法规的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如环保法中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排放标准等。

  -

  环保行动的实践应用:难点在于如何将环保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法、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等,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具体操作。

  -

  环保意识的内化:难点在于如何将环保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环保行为习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和引导。

  举例说明:

  -

  在讲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可以通过图表、数据、案例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不同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

  -

  在解释环保法律法规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法庭辩论,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

  在环保行动实践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垃圾分类、节能竞赛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掌握环保技能,克服实践应用的难点。

  -

  对于环保意识的内化,可以通过定期的环保主题活动、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行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空气质量差、垃圾处理不当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环境问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质量的现象。它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太湖蓝藻事件”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了解环境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环境问题的分类和环保法律法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垃圾分类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环保行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行动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

  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环节。

  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环境问题的概念,但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们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案例分析环节,我选取了“太湖蓝藻事件”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学生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课堂氛围良好。但我发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不够熟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多组织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大家畅所欲言,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需要设计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还算顺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问题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我还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课堂体验。

篇七: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教案: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背景介绍

  介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

  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二、知识点讲解

  1.

  气候变化:

  –

  描述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

  介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2.

  物种灭绝:

  –

  解释物种灭绝的原因和后果

  –

  引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3.

  生态系统破坏:

  –

  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

  引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三、案例分析

  分析具体案例,如亚马逊雨林砍伐、水污染等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讨论与思考

  小组讨论:针对一个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强调个人和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五、行动计划

  要求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如减少碳排放、垃圾分类等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组织或活动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意识到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参与环保事业,共同保护地球

  这份教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与思考以及行动计划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他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

推荐访问: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教案 环境问题 面临